我的文字情结

写在前面

我常在个人介绍里这样写,爱好:读书、写作。

每次路过书店或者图书馆,都会有种莫名的兴奋,就像女人看到漂亮的衣服或包一样。

我偶尔会被人说,话真多,其实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特老实的人。那为什么有时候会话多?因为我不说话的时候都是在思考啊,你看人家爱因斯坦,话比我还少,于是…好我知道这个比喻不恰当,stop~

如果放在心里不说出来,那么还有一种方式,就是写出来,所以,就和文字有了联系。

从小我不是语文特出众的那类人,但可能是遗传了老爸的某些特质,对事物的体会比较细致。再加上我一贯的认真,就会对字比较讲究,进而发展到句,到文,也喜欢看语言类节目,访谈、综艺、相声等。印象中考试没得过满分,甚至经常在考试的时候面对着那些“命题”作文无从下笔,但这不影响我喜欢它,我只需要在我想写、想表达的时候,能用我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,足矣。

趣闻轶事

说到写文,有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趣事,咱来说几件:

很小的时候,我还不认识那么多字,有一次在书上看到“鲁迅”先生,不认识,就直接读了出来,结果读成了“白五”先生,至于为什么,不要问我,我也不知道,他们从小笑到大,可是我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干过这事儿…

小学的时候,有一次,我和姐姐在围着一个桌子写语文作业,然后爸开始对我们的语文水平做评价,做比较。说着说着,老爸就表扬我,我姐当然不高兴,恰巧正在织毛衣的妈妈一不小心把线球从手中滑落,滚到了旁边的衣柜底下,我反应稍快,也是男孩子,就马上趴到地上把手伸进去拿了出来。就这都被爸给逮到机会,说:你们俩就刚才这个举动,写个小作文出来给我看看,就知道谁写得好了。这一说我俩都有些意外,也有些犯难,但谁会服气呢,就抡起笔开写了。写完之后,结果那当然是,嘿嘿,我写得又多又好,美滋滋。不过后来情况有了变化,我有几年状态不好,学习也不是很专心,就没我姐写得好了,哈哈。

初中的时候,写作文是常事,每次作文被批改出来,优秀作文都会被语文老师挑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,我,几乎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机会,不管自认为写得多好,我都怀疑老师的审美了~但是有几个班里的学霸却是每次都有,我就纳了闷,后来,我做了小聪明,从《时文选粹》上面找了一篇觉得挺合适的,摘抄,然后跟自己写的相搭配,组合成了一篇文,结果,还真是被评为优秀作文,被语文老师拿出来读了,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他恰巧读到我摘抄结束的那句话,下面内容给的评价是“写得就不怎么样了”,然后就不读了,我只有“呵呵”。
另外,当年优秀作文都有个共同点,每一篇都会跑到古罗马或埃及金字塔或者其他什么遥远的地方,不管作文题目是啥,你都会“不明觉厉”~

高一的时候,刚去大家都不熟,班里开班会,要请每个宿舍出个节目,到了某宿舍的时候,有个长相清秀的男生被起哄推到了台上,手里拿着一张纸,我们在猜他会表演什么节目,结果他说,我给大家朗诵首诗,顿觉挺没劲的,他紧接着说,是我自己写的。我当时就:神马?!这我可就坐不住了,我怎能忍有人在我面前如此出风头,还是诗。但我也是真的拿他没办法,不过呢,以诗会友也是可以的,于是,我正儿八经写了第一首诗,找到他帮我看看,他看完之后说,写得不错,呵呵。从那以后,就掀开我写作之旅的篇章,后面再谈。

高二的时候,有一次作文题目下来,没有头绪,但又想把它写好,怎么办呢,我把自己关在昏暗的出租屋内,说难听点叫“胡思乱想”,好听点叫“天马行空”。想着想着,自己平时喜欢听的歌曲,里面的歌词是不是可以拿来用?我想到了tank的《三国恋》,还有胡彦斌的《皇帝》,可是要怎么结合呢,最后我构思出了一个古代军营的场景,站在小士兵的角度去表达他们心里的情感吧。一边写一边想,一篇文最终出来了,还挺满意,作文批改下来,令我没想到的是居然拿了56分的高分(满分60),我可从来没有得过接近50分的分数,从那以后,我知道了,只要你老老实实,平平淡淡的写,高分就不用想了,你记住了吗~

大学的时候,有各种协会和社团,我喜欢音乐和运动,分别报了,当然,投入最多的是偶然得知的“读书会”,“读书会”每学期会举办一次主题写作比赛,刚去第一年,作为会内人员,我参加了,重要的是,我也参加了文章初选的评审…评审过程中,在众多的文章中看到了我自己的文章,我当然不会评自己的,就放了回去,后来有人拿到了我的文章在那里看,刚去都不熟,他们还不认识我,就评论了起来,我当时就在旁边听着,听得脸都发烫,后来被淘汰了…其实在那种环境下,那么快的审稿速度,也不指望能评上,写得比较细,匆匆忙忙看完的话我自己都不会看出什么。
不过第一次虽然被淘汰了,还有第二次,这一次,我已然成为了读书会的副会长,写的时候,是诗文相搭配,评审的时候同样在现场参与,虽然他们认识我了,不过,还是给予了客观的评价,最后,得了一等奖,嗯哼~哈哈

好了,几段小故事先到这里,下面聊点别的。

喜欢的作家

说喜欢写,那当然得先喜欢读,不然成了“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”,要说喜欢哪个作家,读过多少名著,还真没有,能说出来的屈指可数,三毛、贾平凹、余秋雨、韩寒、郭敬明、路遥、琼瑶、张小娴,好吧先说这么多,饶了我吧,一时真说不出太多,《韩寒文集》读过一本,路遥的《人生》读过,中学时代的武侠小说咱就不说了。所以,完整读过得真极少,所以,还是很愧对于“爱读书”的说辞。不过像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、《萌芽》什么的倒是读了不少,算吗~

喜欢的媒体人

这里说媒体人,范围稍微有点大,不如说是电视主持人,个人最为欣赏的是白岩松,正气,才气,睿智,视角独特,思维敏捷,有同行对其评价,一件事情你可能从三个方面去看待和解读,他能从七八个角度去剖析。一直很钦佩,当然,除了他,还有比较优秀的,譬如,杨澜、鲁豫等。那这些跟文字有什么关系呢?其实是有,人看待事物,有感性和理性,那么文字,可以归为感性一类,不论是电视节目的剧本,旁白,广告词,歌词,无不对文字有着高要求,必须是反复斟酌而出的精华,不多不少刚刚好,并且充满美感和感染力。

他们也都出过书,读过白岩松的《痛并快乐着》、《幸福了吗》,朱军的《我的零点时刻》,近两天刚买了他的新书《白说》和杨澜的《一问一世界》,准备再接受一些熏陶。

曾经的冲动

既然喜欢读,喜欢写,除了参加校园里的比赛,我真的认真考虑过要投稿,给《读者》、给《流行歌曲》,给某忘了名字的小书,除了是对自身写作水平的肯定,还能赚点稿费,但是,有的是投了之后石沉大海,有的是准备好了稿子兴匆匆的跑去寄,打电话被告知栏目已经停了,淡淡的忧伤。直到现在,还是没有实现过这么个愿望,不知以后有没有机会了~

我的作品集

我有作品集吗?有,哪儿呢?我也不知道放哪儿了。或许QQ空间里还有残留,前面提到是高中时候掀开的写作篇章,也想投过稿,都出自我的作品集,几个很普通的笔记本,写了些什么呢?我的个人经历,初中的时候开始离开家,辗转过几处求学,接触过很多人,发生过很多事,再加上假期的时候在老家的经历,够写了,除了这些,我喜欢音乐嘛,被同学刺激了之后,开始写诗,也写歌词,其实二者的区分也没那么明显,正所谓诗歌。

写得虽然多,自认为写得好的不多,好文章,不需要你有多博学,多有墨水,但有一点必要的,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灵感”,灵感其实是什么?看似突然冒出来的想法,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不论是思维还是情感,足够饱满的内容,丰沛的感情,达到了某个点,然后再加上一点点文字上的斟酌组织,就ok。虽然说得简单,这几个条件同时具备很难。所以现在我很少动笔了,没有足够的积累和刺激,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,不如不写。

写在最后

絮叨了这么多,是为什么呢?有感于现在自己挺难静下心去读一本书,想写点什么,也写不出来,脑子里没料,就想问题出在哪,顺便回顾一下自己和文字之间微妙的情感和曾经的经历。希望自己能把心沉下来,踏实些,读点书,做回安静的美男子,哈哈。下次作品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