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命在于运动”,平时我们说起这句话多带调侃的意思,因为不太相信运动能给自己带来什么,也不太喜欢运动,说的人开玩笑,听的人听了就过去了。
不过最近,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发生了改变,觉得将“运动”理解为“体育”运动略狭隘了,而把生命简单理解为生物的生命或者健康,也缩小了它的意义。
我们就从当下较为热门的“宅男、宅女”。“大龄难婚者”两个话题说起。
所谓“宅”,即不出门,不见人,不社交,自己在家睡懒觉、玩游戏、看剧,互联网带给我们太多能够足不出户就做的事情,不仅精神娱乐可以满足,外卖、跑腿和各种上门服务,均给人们提供了不出门就可以正常生活的条件。
这样的好处是什么,不累,不需要花心思和花钱去打理人际关系,不需要各种无谓的等待,甚至争吵…按兵不动的状态,能避免节外生枝,给生活减少烦恼。
看起来是不错的选择,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损失,但实际上,这样做是跟我们内心希望的事情,向往的生活,相违背的。
正如第二个话题,现在有很多“大龄难婚者”,都说自己圈子小,同时会看到他们一些“宅”的行为。不出门,去交朋友,
不只限于健身、跑步、游泳等具体的运动。
往小了说,就算我们坐着、躺着不动,我们的生命机体,每时每刻都在运动
古今中外,凡成大事者,必定是思维活跃之人,要么勤读书、勤思考,要么乐于走动,与人交流。
做家务,出门散心,劳逸结合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这都是运动。
人只有心情好,多进行体育运动,才能有健康体魄,而人只有多走、多听、多看、多想,生活的轴才能转得更快、更顺滑,才能看到更多方向和机会。
与运动相对应的,便是行尸走肉了,是不是行尸走肉,和年龄、性别、职业等均没有关系,而要看这个人那股劲儿还在不在,有没有,如果没有,生活就是死气沉沉,没有变化,如果有,不论贫穷还是富有,都会精神焕发、充满幸福感,不仅如此,还能带动周围的人都好起来。
不如说,生命在于行动。行动带来机会,行动带来希望,行动带来收获。
博闻强识,不固步自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