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三个总部,除了努力的都交给命运

努力和命运,是敌,还是友?

前传

2014年,毕业不到一年的时候,我已经基本适应了深圳的气候和节奏,在一家创业公司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,完成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,生活趋于平稳。

但对于每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,平稳绝不是答案,活得舒服、活得漂亮才是,人们称之为“理想”。

不论出身,不分职业,在任何一位职场新人的脸上,你都看不到一丝倦怠,只有带着些许谨慎的谦虚和满满的干劲儿,他们努力上进,积极主动,不怕新事物,不怕被挑战,渴望被接纳、被发现、被认可,所以,职场的前两年通常是一个人的快速成长期。

当然,成长的目的无非是一步一步往上爬。

不论是走在路上,坐在地铁里,还是待在房间里,我都会时不时构想着,过个四五年,自己应该能变得优秀,够资格进入大公司?

这是我当时的全部念想和动力,我甚至想过选腾讯还是百度,就像小时候我想过长大上清华还是北大一样。

带着这种盲目又可爱的想法,我开始做各种努力,加班,跟同事学习,把市面上的好书都买回来读,扩大社交圈去结识更多同行朋友,坚持写技术博客。

看似准备做得很足,但当我试图去靠近那座灯塔时,却发现它仿佛是个陌生的世界,那么遥不可及,一个不经意的挫败都会让我惭愧不已,将自己全盘否定。

是它太高贵,还是我太卑微?说到底,是平台的差距,大公司的氛围、制度、规范和对工作质量的要求,都是小公司难以匹配的,当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作为方向时,努力似乎都是徒劳的。

这并不是对小公司的否定,创业和名企有着同样的吸引力,它们都意味着某种成功。我向往名企,但当意识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时,我只好继续做着创业的梦,万一成功了呢?

我经历过两家创业公司,它们有一个共同点,寒酸的现状和美好的愿景,每位老板都会跟你说,你会得到怎样的成长和锻炼,有多么美好的未来,俗称“画饼”。

作为身处其中的一线亲历者,哪怕每天坐在狭小又简陋的办公室里,搬几个凳子凑一起就能开会,你每天在做什么没人知道,也仍感觉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,会为它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感到欣喜。

创业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,这种不确定是双刃剑,会让人兴奋,也会带来不安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个人成长来说,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主要体现为两方面:

一、敢于尝试。因为创业本身就是尝试,允许折腾,能让你在不断地尝试中接受更多挑战,这跟在稳如山的大公司里循规蹈矩截然不同,你会发现,虽然自己需要面对一些突然到来的困难,但进步神速。

二、自主性强。如果你有一个想法,想去实现它,没有很多的条框和流程限制你,可以自己做主,马上行动。

尽管如此,它带来的不安却会让这二者大打折扣,试想,如果公司发展不景气,产品夭折,资金链断裂,拖欠薪水,同事离职,这样的情形下,还有谁有心思去做梦,去沉下心学习?只会人人自危。不巧,我都碰上了。

两次创业,两次以失败告终,始于激情,终于不安,这就是我工作前两年的全部写照。让尚未在职场站稳脚跟的我对小公司不敢再抱幻想,重新点燃了大公司梦。

正传

1、

彼时我对腾讯还十分陌生,只是远远地仰望过,但仍阻挡不了我对它的向往,只要看到可能的机会,都像找到一条缝隙般使劲儿往里钻。

偶然看到一个职位,部门感觉不错,要求不是很高,心中暗自窃喜,把简历投了出去。

线上沟通,机试,面试。

我能随意地说出当时的过程,但那种紧张我现在仍记得,我不相信自己能成功,却又不得不逼自己搏一把。

那次我发挥挺糟的,准确地说是水平还不够,有几次都被难住,结束后很沮丧,觉得自己输定了。

意外的是,我最终拿到了offer,来不及思考,喜悦盖过了一切,我马上奔走相告,跟朋友,跟家人,得到的都是赞许和祝贺。

事实上,我得到的是外包岗,简单说,跟腾讯的员工一起办公,但不真正属于它。

即便如此,我还是骄傲地戴上一条绿色带子的工卡,怀着激动的心情入职,见到的每个人都像大牛,如饥似渴地,去汲取营养。

当时我所在的办公地是大族激光,需要说明的是,因为办公区不够,腾讯租了很多其他大楼的楼层作为办公场所,大族是一个,科兴、松日、万利达、飞亚达等都是。

大族就在腾讯大厦隔壁,虽不在腾大,也觉得沾了不少光。但只过了一个月,我刚适应新的环境,就被通知收拾东西搬家,整个组被从大族调到了飞亚达,有种被发配边疆的感觉。

从那时起,我开始了将近一年的飞亚达生涯,离腾大更远了,但里面有很多腾讯员工,也并没有太大落差,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外人。

后来,当我了解到更多公司发展历程后才知道,原来那里是腾大建成之前的旧总部,而我所在的楼层,是小马哥当年所在的办公楼层,如此想来,又多了几分宽慰和自豪。

随着工作慢慢稳定,我的心情也恢复平静,每天的生活不断重复,而我也逐渐意识到外包岗和正式工的区别,福利少,薪水低,更为重要的,是会被某些人另眼相看——“哦,他是外包啊”,“这个是外包做的啊?怪不得质量一般”,“那些绿色工卡的是外包。”

这些话当然会困扰到我,或者说我们,会有人跟我说,外包同样很优秀,可以做得很好,不必在意。可每次听到类似的谈话都难免尴尬,我们激励彼此“不爽?那就努力转正啊。”

是不爽,可转正谈何容易,机会在哪里?

正在我每天为之烦恼发愁的时候,机会悄然降临。

还在创业公司的时候,我就认识一位在腾讯的前辈,有过几次接触和交流,我来腾讯做外包他也知道,于是,有合适职位机会的时候,他想到了我。

虽等待已久,我并没有十分欣喜地迎接这个机会,而是陷入犹豫,我行不行呢?万一不行岂不是浪费机会?

后来我说服自己,要勇于尝试,成功当然很好,不成功也知道自己差在哪,就有了努力的方向。

同样的过程,却是更大的挑战,我接到一个从未做过的机试题目,完成它,我才能进入面试,完不成,一切将提前结束。

我怂了,像两年前一样,想知难而退。但推荐我的那位朋友一直鼓励我,引导我,又给了我接受挑战的勇气。

于是,我白天工作,晚上做题目,在那几天里天天熬到深夜,敲键盘到腰酸背痛,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,最终完成。

当我走进腾大,接受第一轮面试的时候,就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,因为最难的一关已经闯过。

我一路正常发挥,最终成功进入腾大,进入理财通。

过程和我想过的所有版本都不同,但还好结果不错,殊途同归。

有人说过,外包转正,至少需要两年,我用了八个月。当然,由衷感谢那位前辈。

2、

真正成为一家科技巨头的一员,感觉是美妙的,更何况,是令其他员工都羡慕的总部,腾讯大厦。

我终于告别了那个进入大楼都需要别人帮刷工卡的身份,更为可喜的是,互联网金融正当时,作为一个没买过一分钱理财产品,对金融毫不感冒的人,我就这样因为工作而走了进来。

没过多久,部门召开了一次千人大会,宣布成立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,由总裁直接管辖,我并不完全清楚这意味着什么,但知道,我再也不需要站在这艘大船的边缘去羡慕别人,而是在向中央靠近。

2年10个月零13天,这是我在腾大待过的日子,在这两年多,我经历和见证了很多,有喜悦,有苦恼,也学到很多,从一个鹅厂新人成为一名老鹅,很幸运的见证了它的十八岁成年礼,又即将见证它走向二十岁。

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试图跟我交朋友,让我帮忙推荐职位,那种欲望比我当初更甚,仿佛只要能进来,怎样都可以。这让我想起毕业之初,刚找工作时,我姐跟我说的一句话“我宁愿你到微软扫地,也不愿你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司浑浑噩噩。”

这么说不无道理,但也的确夸大了事实。

实际上,大公司也是一座围城,你所期待的,只是它和现在的你之间的不同,你觉得它优于自己,当你习惯了它,就像是你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一样,不会感到不同。

这两年多,一同入职的伙伴有不少都已经离职,一个部门的同事也变动很大。离开腾讯会有更好的选择吗?当然有。人的幸福感从来不是自己得到了什么,而是那是否让自己觉得快乐和满足。任何一个地方,都有你喜欢它或讨厌它的理由,选择坚守或离开,都是对的。这或许能打消一些人“都进了腾讯还换什么工作?”的想法。

天堂本不存在,美好的只是向往。

不过还好,我坚守着,等来了搬迁新总部的那一天。

3、

滨海大厦,腾讯新总部,背靠深圳大学,面对繁华的海岸城,从它动工的那天起,到竣工封顶,到投入使用,每有新的动作都会成为新闻而广受关注。

从那些文章里,你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有哪些不同,如果很多人眼里的腾大是高端大气,那么滨海堪称奢华。

颇具特色的外形,高科技的电梯,人性化的工位,宽敞舒适的餐厅,温馨安静的休闲区,各种高规格的球场、健身房。

我有限的认知和词汇已经不足以描述它,起初,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机会去到那里,而当得知我们在搬迁部门之列时,除了开心,更多的是感恩。

身处新大楼,不论在哪个角落,都有一种不真实感,我不认为它本该属于我,而是上天的赏赐。

可能你会这样形容我:屌丝逆袭,春风得意。

其实并不是,我追喜欢的女孩一年多失败告终,做公众号三年多默默无闻,写文章两年多读者寥寥,被领导误解,被琐事纠缠……得意都是留给别人的,失意才属于自己。

如果你羡慕我,是对的,人有目标总是好事;不羡慕也是对的,我的生活与你无关。

一路走来,我经历很多,也思考很多,现在这份工作是否仍然合适,我的职业生涯该怎么走,我的未来在哪里。想来这和几年前那个迷茫的我又有多少区别呢?人就是这样,从一个起点走到终点,再从新的起点重新出发。

但我能做的只有努力,剩下的交给命运。

努力和命运,是敌,还是友?知难而退则为敌,锲而不舍则为友。望你我,能用努力改变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