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熟不是妥协,是更懂怎样改变

这个话题出自一位行业前辈对后辈善意的教导,名字我就不说了,当时看完脑子一热,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,搁置到今天,我把它写完分享给大家。

他文章的主要意思是,一个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,经历的增多,知道不要试图改变别人才是正确的。

我明白他的立场和用意,但我觉得需要表达一些不同的东西,并非反驳,权当补充。

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想,当我们有了一些见识,一些知识储备,一些经验,就禁不住想利用它去做一些事情,要么跟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,求得认同,要么想运用它做成某件事。用一个抽象的词来概括,就是“改变”。

但很多时候,改变是困难的,你有你的想法,别人有别人的想法,说通俗些叫“立场”,说大一些叫“信仰”。你想几句话就改变别人的信仰?难如登天。

影响范围越大,支持者越少的人,这种感觉会越强烈。

久而久之,我们就会从最初那个到处找人交流切磋,和人争论,想做各种事情去改变事态的人,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,习惯了很多事都一笑而过的人。

并不是不再有不同的看法,只是我们承认了,改变是困难的,索性放弃吧,或许真是一种更聪明的活法。

真的这么绝望?我们不妨来聊个社会话题——“脑残粉”。

为什么会出现“脑残粉”,是他们真的脑残么?并不是。人总会喜欢上某种东西,一位作家、歌手、影星等等。近乎痴狂地喜欢,它不具备普适性,但对个体的影响巨大,那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寄托,它会让人专注且执着地追随、支持、信任和效仿,由此给自己的生活、职业、甚至是人生带来改变。

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——网红,网红为什么发微博,而且有大量的关注者“点赞”和“转发”?因为喜爱,因为欣赏,因为相信,同时会产生与之相关联的行为,这也是改变。“脑残粉”只是其中一种暴露给大家看的,比较极端地,通常意义上不理智的例子而已。

所以,直接的改变是很难,但不是不可能,甚至可以是容易的。

同样,改变别人的想法也不是错误的。老师通过教育去引导学生提升学识,拥有积极的价值观;专家通过培训,去引导农民科学种田;通过跟合作伙伴充分沟通来调整彼此的工作方式,以提高效率。这些都是有益且人们需要的改变。

我们不宜用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,或者一部分人功利性、忽悠性的反面教材去否定它本身的正确性和意义。

我们可以不面红耳赤地争论,可以不恶语相加,可以不利用权力去压迫,可以不放弃传播真善美的念头。我们需要做的,是用实际行动去做出令人心悦诚服的事情,从而影响他人。

成熟不是放弃改变,而是改变自己改变别人的方式,以及多一些实施它的耐心。​​​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