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活着》

听闻本书很久了,作者余华是个老前辈,有很多为人熟知的作品,比如:《活着》、《在细雨中呼喊》、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、《兄弟》、《第七天》,但惭愧的是,我都没看过,所以,我还是以一贯的风格,先看那本“最红”的。

我相信,很多跟我一样没看过这本书,但看过相关评论的人,都会对一个名字有印象——福贵。

我以为这本书会围绕着福贵多灾多难的一生去展开,让我们知道活着有多少苦难和烦恼。

但我低估了它,甚至,你会觉得整本书里福贵只是一个配角,或者一个很普通的人,一个倾诉者,书中铺陈更多的是跟福贵有关的,其他人的命运,朋友、战友、妻子、儿女,有的很长,有的很短,但不论长短,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阅毕合卷,却迟迟不能从中抽离。

活着的对立面是死去,没人会随便死去,也没人愿意接受死亡。

几十年前,死亡是件很常见的事情,可能饿死,可能冻死,可能病死,可能战死,甚至被很冤枉的打死。

福贵本来出身阔绰,却很快被自己败光,不得已回到乡村种地为生。

他经历过战争,很偶然,上街去买东西,然后就被拉了壮丁,逃也逃不走,离家越来越远,仗也没得打,同时吃不好睡不好,还有对家人无边的思念,见过无数尸体躺在自己面前,身边的战友一个个死去,而他奇迹般地活到了部队“放生”的那天。

福贵成功回到家,很高兴,却发现自己那病重的母亲已经去世,女儿凤霞也因为一次高烧变成了哑巴。

后来,老婆得了一种怪病,变得很虚弱,不能再干重体力活,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有让病好转起来,慢慢地发展成干不了活,连个针都拿不起来,家里本来人手就不多,过得更艰难。

随着凤霞长大,家里操着心为她婚嫁,但只要是正常人就不会考虑要一个哑巴,最终嫁了一个歪脖子的男人,所幸,那男人对福贵一家人都特别好,还风风光光地把凤霞给娶走,那一刻,没人再去在意他们是不是哑巴和歪脖,他们很幸福。

但终归,幸福只是生活中少许难得的片段,不幸依然不停地降临。

福贵的儿子有庆,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当中,被不负责任的医生抽了过多的血,小小年纪,不治身亡,本身出于好心助人,火急火燎地第一个跑到医院,知道自己的血型符合时兴奋不已,却落得一个极悲惨的结局。

福贵的女儿凤霞,在分娩过程中意外死去,儿子还没多大的时候,老公在工地上被砸死。

福贵的老婆,卧病在床多日,不仅自己身子虚弱,还需要人照顾,多次想一走白了,都被鼓励和劝解,但终于有一天还是不行了,只留外公和外孙两人相依为命。

读到这里,或许很多人就会为福贵一家坎坷的命运叹息不已,但一切尚未结束。

福贵的外孙每天跟着他上地干活,有一天发高烧,就让他自己在家睡觉休息,为了哄外孙开心,福贵做了半锅黄豆留在家里,好让他安心在家待着,想吃的时候就吃,谁能想到,他又饿又馋,吃太多,把自己吃得嘴唇发青,一动不动,等到福贵干完活回到家,怎么喊,怎么摇,都没有再醒来。

全走了,自己的至亲,自己曾经的仇人,朋友。

后来福贵花大价钱从屠夫的刀下买回一头老牛,人都笑他傻,他却觉得值,牛是老了,但自己还能活多久呢?忙时干活,闲时聊天,共度余生,也挺好。

回顾整本书,经历了枪林弹雨,看似最有可能先进鬼门关的福贵,幸运地活了下来,活了很久,却是那些看似没有任何危险的人,一个个因为各种原因死去,可是,活下来的人,他的心情,谁又能懂。

死亡真的那么远吗?看似离你我都很远,但说不定某一天,它就会来到我们身边,猝不及防,无法阻挡。

看似夸张的剧情,却把我们每个人可能经历的生活情景都被浓缩了进去,回想我并不算长的二十多年人生经历,同学、老师、亲戚、朋友,包括我自己,也都曾有过这样那样的意外,有人离开了,在我完全没想到,也难以接受的时候离开,每次都让我更真切地感知生命的短暂和脆弱——活着不难,难的是一直活着,并且活得好。